?
上世纪90年代华为08机机房设备
1993年,在经历了数次研发和市场的告败后,华为推出了C&C08数字程控交换机(以下简称08机),标志着华为公司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。08机被称为华为的历史性产品,是成就华为当今千亿级企业的奠基之石,甚至对中国整个通信产业来说也意义非凡。
巧合的是,最早为华为08机打开市场大门的是敢于吃螃蟹的义乌人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不畏艰难的华为人与敢为人先的义乌人紧密协作,谱写了一段时代佳话。
为了用华为机子 和省局甩过电话
1993年,王建林是当时义乌邮电局副局长,负责通信建设和技术。
近日,当记者表明来意,已退休在家的他很是惊讶:“我们用了华为首台程控式交换机,你们怎么知道的?”言语中,是倏然间打开记忆大门的欣喜。那一段尘封了25年的往事,就着一杯茶水,缓缓流淌着。
当时的交换机市场,由于国外产品成熟、性能稳定,各地邮电局和通信商纷纷使用进口设备。王建林回忆说:“当时主流产品是合资企业上海贝尔的S1240交换机,全国都在订,货源非常紧张?!?/p>
由于市场紧俏,义乌邮电局一直订不到货,更换交换机的需求又迫在眉睫。在一次通信设备的杭州展销会上,王建林第一次接触到了华为?!爸С置褡骞ひ?!”王建林说,“我印象非常深刻,记得任正非在摊位前反复说着这句话?!?/p>
在了解了华为08机以后,王建林心想:既然交换机那么难订,就尝试用华为的吧?!耙粲没幕?,压力可不小?!蓖踅炙?,“这是新出的第一台机器,没人用过,要重新配备电源设备和辅助设备,风险很大?!?/p>
“要冒风险,省局也不同意我们用?!钡蹦?,县市级邮电局对通信设备还拥有自主采购权,王建林笑称:“当时年轻气盛,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,硬是和省局对抗到底。为了采购华为08机,还和上面甩过电话?!?/p>
就这样,顶着初试的风险和压力,义乌邮电局订购了2000门华为08机,并选择了佛堂镇作为开通试点。
打地铺睡机房 夜以继日安装调试
作为第一笔程控式交换机订单,华为公司非常重视?!白鋈砑魇缘?,做硬件安装的,一批接着一批来?!蓖踅只匾渌?,当时华为的主要骨干和研发团队全数来过佛堂,其中包括任正非、郑宝用、毛升江等如今行业内大咖级人物。
“开始安装的时候也遇到过不顺,但他们的工作态度非?;??!蓖踅炙?,华为技术人员从旅馆租了被子,直接打地铺睡在机房里。当时正值三伏天,机房里极为闷热?!盎惫ず敛辉诤?,全身心扑在工作上,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让人佩服?!?/p>
与华为技术人员并肩“作战”在安装一线的还有义乌邮电局工作人员。宋保良是现在义乌电信公司副总经理,1993年,二十出头的他是义乌邮电局的一名工程师,见证了首台08机的安装。
“华为技术骨干都很年轻,对于当天没解决的问题,经常研究到天亮?!彼伪A级缘蹦甑陌沧肮碳且溆绦?,“他们一边和深圳的研发人员连线沟通,一边在机房内调试,很能吃苦?!?/p>
“在安装调试过程中,我们根据以往其他机型的安装经验,和他们一起探讨研究改进方法?!彼伪A妓?,“华为技术人员耐心听取,包括前期怎么布线好看,后期需要出台验收手册,双方互动很频繁?!?/p>
安装、调试、探讨、改进……就这样夜以继日工作了半个多月,08机终于在佛堂成功安装。1993年10月,在义乌通汇商厦举行的鉴定会上,该机通过了国家邮电部验收,正式进入电信网络得以应用?!暗笔被故俏抑鞒值幕嵋??!贝佣┕旱窖槭?,佛堂的08机对于王建林来说仿佛是一个念念不忘的孩子。
验收通过后,双方在义乌稠州路的一个饭店开了小型庆功宴?!扒旃ρ缟虾雀吡?,真是开心?!彼底?,王建林饮了口茶,咂嘴之间好似还有当时的滋味。
1998年义乌电信工作人员探讨华为接入网建设
义乌一度成了华为新技术试验田
首台程控式交换机成功落户,坚定了义乌邮电局与华为继续合作的信心?!啊痘吮ā访科诙蓟峒母?,只要看到华为有新技术宣传,我们就会用他的产品?!蓖踅炙?,“我们非常相信华为团队的研发能力和敬业精神?!?/p>
首个V5接口的安装验收、首个电源监控设备的应用、能实现越洋通话的七号信令系统……义乌一度成了华为新技术试验田。
1996年,华为率先实现固定电话上拨打短号的功能,恰逢义乌希波漫酒店即将开业,就计划在酒店内安装局域交换机。据介绍,当时义乌是全国首个实现拨号上网的县级市,华为技术人员通过互联网与深圳总部进行实时对接沟通,连续三四天睡在酒店机房里,终于迎着开业的鞭炮声安装成功。希波漫酒店是全国第二个安装局域交换机的酒店,仅次于当时的深圳五洲宾馆。
“皮实、好用”,这是义乌老邮电人对华为产品的认知?!耙郧肮┑缃粽?,电压不稳定,220V的标准电压一有跳动,进口或者合资的交换机就无法工作。但是华为的交换机即便在170V的电压下也能正常使用,特别适合当时的国情?!彼伪A妓?,“别的交换机要在空调恒温下才能运作,碰到停电就瘫痪,而华为的交换机放在简易房甚至楼梯下都能用?!?/p>
能耗低,对电压要求低,对环境适应性强,这样皮实的特性让华为产品备受当时邮电部门的青睐。
华为的服务意识也让宋保良赞不绝口:“订货以后不用找其他人,有问题直接打电话给前台,机子处在怎样的生产阶段,什么时候能供货,货品已经送到哪里,一整套进程都清清楚楚?!没Т丛旒壑怠饩浠霸诨砩咸逑值搅思??!?/p>
“床垫文化”与义乌精神不谋而合
上世纪90年代,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稠州大地,义乌的创业热潮此起彼伏。讲起当时批量安装程控式交换机的热闹场面,王建林依旧心潮澎湃:“那时候,可以说哪里开通程控自动电话早,哪里的经济就能迅猛发展?!?/p>
佛堂的成功迅速带火了08机在义乌的大批量应用,就连电信母局也改成了华为的机子?!按蠹叶加卸?、有干劲,天天跑乡镇村庄做宣传搞培训。老王还开坏了一台车,整个团队3个月装了58000多部固定电话?!苯财鸬蹦甑姆芏肥?,当时义乌邮电局老员工都觉得华为的“床垫文化”与义乌敢为人先开疆拓土的精神不谋而合。
一张床垫半个家,华为早期的技术人员艰苦创业,困了累了就直接睡在办公室自备的床垫上。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了华为固有的“床垫文化”,并传承至今。
1994年,在义乌赤岸镇的机房内,老鼠钻进了交换机,破坏了正常运行?!拔乙豢?,烧了8块板子,直接影响几十个用户通话?!蓖踅址⑾治侍夂罅⒖讨碌缁?。当天晚上,华为技术人员就带着替换板乘飞机到了上海,再坐出租车直接送到赤岸镇?!暗诙煸缟?时我去打电话,通了?!蓖踅至尢菊庋摹盎俣取?。
还有一次,义乌举办通信技术交流活动,邀请华为技术人员参加?!暗笔彼侨嗽谒罩?,车票已售罄,就连夜打车赶到义乌?!彼伪A妓?,“有些国外厂家爱摆架子,让我们派车去接?;硬桓颐翘崛魏我?,总是为用户着想?!?/p>
上世纪90年代,由于新技术研发使用率高,业务往来增多,王建林常常赴深圳华为公司培训考察,“当时任正非唯一的一辆面包车就让给我们用”。
华为人立足用户、拼搏实干的品质深深地烙在义乌老邮电人的记忆中,也落地生根在义乌这片创业热土上,与义乌人血液里流淌着的敢为人先、艰苦奋斗的精神紧密相连。义乌人也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,从肩挑背扛、鸡毛换糖开始,将资源匮乏的小县城一步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。
原载《金华日报》2018年12月26日,原标题为《“我们用了华为首台程控式交换机”——上世纪90年代义乌邮电局与华为公司发展初期的故事》